為女性設計理想生活:社家署培力地方政府發展創新婦女服務系列成果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委託串門子社會設計自 2020 年起爬梳潛在婦女服務需求,發展《婦女需求趨勢研究報告書》,內容蒐集近 3000 位民眾的回饋,發展出經濟與就業、健康與安全、中高齡與退休議題、職涯發展與生涯規劃及各種生命階段的照顧需求等 5 大服務議題。並根據服務議題,2021年起攜手新北市、桃園市、苗栗縣、臺中市、雲林縣、嘉義市、臺南市、高雄市、屏東縣、金門縣、花蓮縣、臺東縣等 12 縣市,針對中高齡女性、逆境少女、經濟弱勢女性、農村婦女、身障女性及非預期懷孕的年輕女性,歷時三年,規劃推動一系列創新服務計畫。
 

對應SDGs 從人才培育、發展創新思維 攜手地方政府響應
 




 

多元管道爬梳婦女服務議題

         為找出婦女需求及相關議題,結合專業團隊進行婦女需求趨勢研究,包含運用多元管道(如田野調查、文獻、問卷等),邀請受訪者、專家與實務工作者共同盤點婦女議題與需求,整理目前婦女服務的類型與成效,整理臺灣10年女性數據、google關鍵百大議題、線上串連女性平台進行問卷調查,以及線下與專家學者、婦女團體進行交流座談等,歸納出未來發展之5大議題:經濟與就業、職涯發展與生涯規劃、各種生命階段的照顧需求、健康與安全、中高齡與退休,最後產出《婦女需求趨勢研究報告書》,作為各縣市發展婦女服務時之參考依據。



 

邀請各路團體跨域響應出解方!

匯集出5大議題後,我們更期待在地化實踐。率先邀請第一線投入服務的各地方政府、婦女團體及跨域夥伴們攜手響應。有的縣市是根據舊議題連結創新解方,也有縣市觀察到新興服務缺口,因為有不同跨專業的團隊共同投入,回應婦女的需求,才能為女性創造生活環境幸福感。為了讓不同的利害關係人皆能就共同願景發展創新策略,我們也規劃兩大主軸:

  • 研發婦女服務設計人才培育模組
  • 創造女性服務體系 


兼具議題論述、行動解方與社會影響力的婦女服務設計人才培育模組

       從設定參與對象,盤點地方政府及婦女團體的工作脈絡,進行分析梳理,規劃對應策略,投入培力模式,研發相關工具,創造人的思維和行動改變。包含議題聚焦討論、國際案例深度討論、企劃力延伸討論、影響力的潛在關係人與影響圈勾勒、提案呈現討論、媒合多元合作共好單位等。收斂成四大主題式培力工作坊及輔導陪伴,讓整體輔導效益更加乘。



 

跨國案例分享 創造共識及拓展視野

包含日本、美國、韓國、墨西哥、紐西蘭、台灣,年輕女孩、職業女性、退休、中高齡、偏鄉、經濟等跨域議題和解方,創造共識及拓展視野。









 

跨議題的多元婦女服務設計

延續多年的服務規劃討論,我們發現婦女的服務需求是多元的。需要經濟協助的婦女也許伴隨著照顧議題,需要退休安排的中高齡婦女,也很關注其健康與人身心安全。服務議題的界線模糊,回歸以人為本的服務設計,結合跨域組織與創新思維,設計永續性的服務模式是共識。

以苗栗縣期待發展的「以時間醞釀生命滋味」為例,原本是想創造中高齡婦女的退休收入,改善其經濟狀況。但透過連結在地青年組織合作,讓年輕世代運用其資訊與行銷技能,發掘中高齡婦女的食品加工技能與文化技藝,同時整合了文化傳承、青銀共創、社區共融的多元效益。苗栗縣府也很樂見在地的其他青創團隊在地方發展的同時,可以多與在地資深團體交流,找到彼此合作的契機,讓更多民眾受惠、計畫效益更加乘。

花蓮縣有不少原住民人口,因社福系統進入,取代部落互助互惠的傳統美德。花蓮縣政府希望透過培力原住民女性發展部落特色經濟,當女性可以照顧好自己,成為一個有力量的人,引動他們回頭照顧自己部落中需要被照顧的族人。目前已有3個部落響應,社工透過不定期聚會與軟性服務設計,讓部落找回更多能量,在前陣子疫情嚴峻時,部落婦女更發起防疫關懷計畫,贈送物資給確診族人,讓彼此的關係更加凝聚。

金門縣則是觀察到一個潛在的新興議題,某些大家庭的小媽媽因為上一代長輩相對年輕,照顧支持系統及資源不虞匱乏,但小媽媽相對沒有未雨綢繆的觀念,現階段相對沒有自己的人生規劃。因此金門想要為這些大家庭小媽媽透過同儕的力量與多元豐富的戶外活動,促使小媽媽離開網路,交些朋友、減少育兒壓力,也交流在地資訊,建立小媽媽們的預防性支持圈。

嘉義市針對中高齡女性的服務設計則是充滿反思。彩齡夢享館長年提供中高齡女性豐富的課程活動與服務諮詢,但這群女性若滿65歲便需要脫離彩齡夢享館的體系,社工想著,過去我們將這群姊姊照顧的很好,退休生活多采多姿,我何不延續這個效益,號召這群社會參與活躍的女性做些什麼呢?他們想到仍有一群社會參與較薄弱的女性,幾乎不太外出,希望組織彩齡館的活躍姐姐,觸及社會支持系統較薄弱的內向女性。讓活躍姊姊擁有退休新角色,去服務內向姐姐,提高不同群體的退休支持。
 

計畫不是單一的線性發展,更是整合了利害關係人的彼此引動

長期協助各計畫論述社會影響力的逢甲大學社會企業研究中心的汪浩老師表示,不僅看見各計畫發展過程,帶領在場聽眾窺見迫切的服務需求,還讓我們聆聽這些數據背後代表的 — 無數個動人的生命故事。並看見這些計畫不是單一的線性發展,更是整合了利害關係人的彼此引動,例如金門縣的社工看見繭居在家的小媽媽因為沉迷網路,設計活潑創新的實體活動,也打破傳統個案管理方式,要跟這些小媽媽交朋友。支持一位小媽媽,影響的是他及他的家庭,還有他孩子的未來;這不僅是社工工作方法的創新,也是在服務新世代潛藏的社會問題。

 

我們都需跳脫傳統社會福利模式的思考才有可能翻轉

行政院性別平等會委員同時也是彭婉如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的林綠紅老師也給予計畫肯定。「可以明顯看出提出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脈絡是清楚的,我也期許各位可以運用這套培力計畫所學到的工作方法,多多跟民間其他組織分享。交代數據發現到問題解決的邏輯脈絡是重要的,以及如何落實執行。」林綠紅老師特別肯定花蓮縣的「用特色經濟培力婦女成為有力量的人,照顧部落弱勢」。

畢竟解決在地問題還是要回應在地的需求及特性,以及與其他縣市不同之處。同時也特別提醒,許多縣市想要協助女性發展經濟,是極有難度的。我們都需跳脫傳統社會福利模式的思考才有可能翻轉。也許尋求跨域單位的合作共好會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為那些需要幫助的女性發聲,設計貼近人心的服務,為更好的社會共好而努力實踐

社家署張美美副署長也為發表會下了溫柔的註解,大家的規劃都非常吸引人,她戲稱:「大家設計的服務都太精采了,每個縣市的計畫都是在地婦女需求所發展出的服務,我甚至想到每個縣市居住!」
我們看見,所以行動。這些滾動式嘗試的過程累積了初步的成果,抵達的途中都是正在實現的路上。我們信仰我們所背負的價值,為那些需要幫助的女性發聲,設計貼近人心的服務,為更好的社會共好而努力實踐。